张家口  [切换城市]  
用户名:密码:记住密码商家入驻/帮助中心
张家口搬家网广告位
当前位置:牛搬家 >>> 资讯

张家口市国保单位保护开发现状调查

  • 更新时间:2015-04-25 浏览量:2035次
  • 一座城市的历史收藏

      张家口新闻网 记者 赵婧男 通讯员张武摄影曹东宇

      阅读提示

      张家口历史悠久,文物遗存丰富。经过3次全市文物普查,迄今已查明不可移动文物遗存点7899处,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城址、摩崖石刻、碑碣、经幢以及近现代革命纪念遗址等。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属河北省文物大市。

      一处处文物遗存,述说着我市悠久的历史,传承着深厚的文化。近几年,文物保护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3年5月初,国务院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市22处文物保护单位名列其中,占全省入选总数的1/5。其中,蔚县新增12处文物保护单位,全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量达到21处,成为全国第一“国保”文物大县。“十二五”以来,一大批国保单位修缮项目开工建设,我市正在以空前的热情,完成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收藏”。

      守护一座城市的文化血脉

      在宣化城的中轴线上,雄伟的清远楼、镇朔楼遥相呼应。这两座全市最早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遗存,成为宣化的文化地标,也成为一代代宣化人的精神寄托。信步于宣化城中,耳畔仿佛依然能听到响彻京西的暮鼓晨钟。曾有在外地工作的宣化人说,一看到家乡的钟鼓楼,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踏实和自豪。

      在城市卫星图上俯瞰宣化,循着古老的城垣,方正的老城样框清晰可见。“像宣化这样,能完整看见老城样子的城市在全国不多了。”宣化区文保所相关负责人说。史料记载,宣化古城边长6里13步,周长24里,与明代的西安城、太原城相当。宣化城墙高大厚重,城防设施完备森严。由于历史变迁,宣化城防设施大多不复存在,但城垣基本保存下来。这些“断壁残垣”忠实地记录着宣化曾经的辉煌,与城市的高楼大厦构成了宣化独特的文化历史气韵。近几年,宣化把城墙保护工程列为文物保护工作重点,那些古老的城垣再次走进宣化人的视线,为古城增添了无可取代的文化魅力。

      在市区,至今已经有近600年历史的堡子里,现存文物古迹达700余处,其中极具价值的重点院落93处,是全国大中城市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建筑城堡之一,堪称北方民居博物馆。也被誉为张家口市区的“原点”与“根”。堡子里的青砖石雕上,一处处斑驳、一抹抹沧桑彰显着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品格与文化自信。

      “优秀的传统文化往往是以文物作为载体的,文物是文化传承的实物支撑。”市文化局文物管理科科长李占国说。“历史遗迹不仅具有史学、考古学等科研价值,同时也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精神气质的体现,是不可替代的独特存在。”李占国介绍,这些年一大批历史遗迹成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各地文物保护修缮工程也相继开工建设。“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一个人,那么那些穿越时空的历史遗存就是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血,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收藏。这样的‘收藏’有益当代,更影响后世。”李占国说。

    让文物古迹进入国家保护视野

      目前,我市的7899处历史遗存存点中,野外文物古遗址有3156处,古墓葬有430处,占全市不可移动文物遗存点的45.39%。境内还存有建于8个历史朝代的长城1476公里。

      数目庞大的文物古迹面临着保护、修缮等诸多问题。为这些文物寻找一个“身份”,成为寻求更多的政策保护和资金支持的一条有效途径。《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由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分别核定公布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获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这对处理文物保护与建设开发的矛盾、制止违法拆除和损坏文物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李占国介绍,自1961年开始,我国就实行了由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制度,目前已公布七批。从第三批开始,我市文保单位开始出现在国保单位名单中。目前,全市国保单位总量达到了49处。

      “获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先意味着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得到了肯定,同时也会增加各级政府对文保单位的重视,国家在经费上也会给予更多的倾斜。”正是看到了这样的优势,这些年我市对”国保单位”申报工作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第七批国保单位的申报中,我市22处文物保护单位获评国保单位,数量几乎是过去的总和。

      “这反映了我们对文化遗产认识的不断深化。”李占国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我市新发现文物遗存点达5263处,其中“蔚县关帝庙《百工图》壁画”和“京张铁路终点站-张家口火车站”被评为“三普全国文物百大新发现”。同时李占国认为,这也是过去已经被保护的文物单位的一次升级,他介绍,第七批国保单位名单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物保护单位已经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同时,在第七批申报工作汇报中,各地申报单位材料更详尽,规划更充分,对文物价值认识更深入,这也为我市国保单位数量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政府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鸡鸣驿城、宣化古城、察哈尔都统署旧址、泥河湾遗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市对文物保护工作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十二五”以来,全市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列项15个,其中文物建筑保护项目9项,大遗址保护项目6项,15个项目全部为国保单位。这样的保护力度,前所未有。

      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切实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程,成立了由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全市先后建立和完善市(县)级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0个,配备专业文物工作人员200余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县)文物保护工作网络。各单位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不断创新文物保护工作思路,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文物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十二五”以来,我市先后争取国家、省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和市(县)级财政资金几十亿,完成了30多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重点对鸡鸣驿等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进行了保护。这些工程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我市重点文保单位和文物遗存。同时,我市相继制定了《泥河湾遗址群保护总体规划纲要》、《元中都遗址总体保护规划》、《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发展策划研究》、《泥河湾-小长梁及周边区域保护规划》等一批综合性和专题性文物保护规划,这些《规划》的颁布与制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依规开展工作提供了可行方案和科学依据,为下一步的保护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田野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管理的通知》、《张家口市第三次文物复查、普查工作方案》等文件,为切实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提供了政策保障。

      文物普法宣传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宣传,营造了全民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2006以来,我市以开展“文化遗产日”活动为契机,先后组织了八届文物普法宣传活动,向近50余万名群众宣传了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此外,市(县)文物部门还推出了“文物巡展进校园”等活动,通过向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学生详细介绍张家口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遗迹,使广大青少年受到了良好的文物保护知识教育。
    让古建筑焕发新活力

      将古寺庙、名人故居建成博物馆,将野外文物建成遗址公园,将古民居与旅游业深度结合……保护、发展与利用,一直是文保工作的重要课题。

      蔚县八百庄堡,以暖泉镇西古堡最为知名。这座始建于明清时期的古堡,至今保留着完整的传统建筑风貌。经过时代的变迁,这里大部分村民,搬出了古堡,新村与古堡成就了西古堡村独特的生态。作为第六批国保单位,西古堡村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曾经,古堡里的村民,一心想离开这个“破败不堪”的家园,而今,暖泉镇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作为旅游开发项目,西古堡村的保护和修缮也渐次推进。

      西古堡村委会前宽敞的文化广场连接着重新修缮的西古堡城门楼。一处明清建筑、一处现代建筑,默默见证着西古堡村的昨天和今天。踩着城门楼下大青石上的车辙进入旧堡,时光仿佛凝固一般。

      西古堡成型于明嘉靖年间。以黄土夯砌而成的城墙围成一个方方正正的古堡。古堡南北各有瓮城一处,南北瓮城内门相对,构成堡内的南北主道。这处街道,如今已经成为旅游商贸街,生活在古堡中的老居民,将做豆腐干、面糊糊的传统手艺写在一方小小的幌子上,挑在门头,古旧的老房子便成了抢手的门脸房。

      “建筑存在的意义在于它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好了,它的生命力便会一直存在。”蔚县博物馆馆长李新威说。李新威介绍,这里生生不息的居民带活了西古堡,修缮保护古建筑,养住了一批居民,就保留了古堡中的风土人情。“融入社会、促进发展、保护成果、惠及民众才是文保工作的意义和宗旨。”

      同样在宣化,曾经破败的西城墙两边,聚集着凋敝的民居。西城墙巨大的历史价值淹没在拥堵不堪的老城圈里。从2005年开始,宣化区政府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广大群众积极捐款、捐物1000多万元,抢救修复古城墙3200米(宣化城墙的1/4),修复了大新门城楼和西北角楼。西城墙旁的一片树林,建设成为生机盎然的“万柳公园”---昔日宣化最泥泞破败的老社区,成了宣化最宜居的新社区。

      近几年来,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我市文物保护遵循整体保护、整体开发的原则,做到开发与保护并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并重,先后实施的鸡鸣山驿一体开发、蔚县宣化古城和古建筑保护开发、元都遗址公园、张家口堡整体保护开发、大境门整体维修、蔚县暖泉古镇及泥河湾遗址保护等文物保护暨产业园区项目,不仅保护了我市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促进了文物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深度结合,使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一直在路上

      “修缮一处古寺庙时,意外发现了新的壁画,该如何处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维修本地建筑的时候,到底该不该用本地工匠?什么样的历史遗存更有价值,如何能够更深入敏锐的挖掘文物资料……”谈起这些年的文保工作,蔚县博物馆馆长李新威颇有感慨。“文保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不断的补充专业人才。”李新威的困惑也是我市文保工作的一个困惑。市文化局文物管理科科长李占国介绍,我市文物点多面广,现有人才队伍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如古建筑保护人才、文物科技保护人才等都极为缺乏,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除了人才短缺外,文物保护经费不足,也为文保单位的日常维护带来不便。“文保工作不仅需要修缮,还需要日常的维护和保养。”李占国介绍,我市文物存量较大,目前开展的文物保护维修工程,主要是争取国家专项维修经费,而这些资金,也往往捉襟见肘。

      我市国保单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野外文物。野外文物的保护一直是文保工作的一个难题。一方面野外文物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保护困难非常大。另一方面,我市野外不可移动文物分布范围广、数量多,保护起来力不从心。尤其在基层,一些文物部门保护力量薄弱,田野文物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可喜的是,近年来,全市建立健全了文物、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群防群治的长效管理机制,开展了严厉打击田野文物犯罪专项活动,快速破获了一批古墓盗掘案,使珍贵的文物得以保全,盗墓分子受到了法律制裁,有力地震慑了文物犯罪。同时,全市每年都要组织3-5次文物安全大检查,对发现的文物安全隐患进行了及时消除。

      李占国说,最近十年,是全国文物保护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也是我市文保工作突飞猛进的十年。相信随着文保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更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将得到更妥善的保护和开发。
    在服务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搬家动态
搬家风水
搬家攻略
搬家吉日
热门城市
关于我们|高级会员|付款方式|联系我们|投诉举报|牛搬家公约|用户服务协议|隐私条款
© 2024 :张家口搬家公司  津ICP备12007331号-14